一月正值严冬,天气寒冷,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而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峻,国内多地出现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加上年春节即将到来,伴随着出游、春运等出行高峰的来临,人员流动性加大,可能增加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所以疫情防控依旧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广大群众应重点防控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因气温低部分地区容易出现凝冻天气,大家外出需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及安全防范,居家要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
1.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
当前,国内疫情严峻复杂,多个省市发生本土集聚性疫情,我省铜仁市也出现外省返铜新冠病*无症状感染者,为精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大家仍不能放松警惕。
防控建议:
(一)按规范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病*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方法,3岁以上无接种禁忌症的人群都应积极并全程接种新冠病*疫苗。
(二)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人群密集的景区、商超、宾馆、饭店、医院、养老院、公交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一定要佩戴口罩;与他人接触时保持1米距离。
(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减少聚集活动,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后、擦眼睛抠鼻子之前,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防止病*通过接触传播。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屈肘掩住口鼻;使用公勺公筷,坚持分餐制。
(四)自觉做好测温。家中常备体温计、消*用品等物品,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监测,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不带病上岗和出入公共场所;加强室内通风。居室、教室、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五)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如果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等症状,请戴好口罩,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隐瞒病情、外出和接触史。
2.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过高、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等器官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高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在冬天需更加注意自我保健,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
防控建议:
(一)御寒保暖是关键,洗澡不宜水温过高。冠状动脉等重要血管在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导致供血不足、血管栓塞,因此,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保暖;洗澡前后及洗澡时环境和水温差别太大,会使血压波动过大,因此洗澡时应使用温水,如果盆浴建议只浸泡到胸部以下。
(二)早上起床慢慢来,白天适当动一动。选择适宜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量力而行。同时冬季不宜晨练,可选择晚饭后锻炼。
(三)一日三餐吃喝好,睡前热水泡泡脚。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晨起喝杯温开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瘦肉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每天临睡前泡脚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体内循环。水温在40℃左右为宜,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
(四)用药按时遵医嘱,心态平和很重要。心血管病人应坚持长期规律、足量服药,保持良好心态,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同时还应注意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一旦出现胸前憋闷、疼痛、头晕、气喘、冒冷汗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流感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产生的飞沫,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发病后常伴有发热、头痛、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畏寒、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防控建议:
(一)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明确诊断后,应将患者隔离到体温正常及主要症状消失,并做好患者用品和分泌物的消*。
(二)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流感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较高,应尽早(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达菲),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