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胡晓诗
进入6月,桂林阴云滞留,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市区多地道路积水成“河”,河流水位猛涨,不仅为市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更为我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本期《健康桂林》,邀请到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媒介防制科专家医院妇女保健科主任谢玉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熊利明,他们将告诉大家暴雨洪灾过后会给健康带来哪些影响,以及雨过天晴后如何平安度过漫长的夏季。
疾控专家:暴雨过后注意防传染病和防霉
近期,我市遭遇持续暴雨天气,连续多日的暴雨不仅容易引发内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还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皮肤病等。市疾控专家提示,暴雨洪涝之后,要注意预防传染病,做好健康防护。这些传染病要格外注意
首先需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
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暴雨洪涝过后水和食物易受到污染,加上夏季天气炎热,微生物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不小心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洪涝灾害后常见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大多数肠道传染病的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腹泻、电解质紊乱。
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同样需要注意。
“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受持续暴雨影响,发生了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灾害过后群众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专家介绍,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常见的几种自然疫源传染病。
暴雨过后流水成分复杂,可能混有垃圾、化学物质等,水中病菌多,加上夏季穿得少,皮肤外露,也很容易引发多种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湿疹、虫咬皮炎、脚癣、过敏性皮肤病等。暴雨洪涝灾害过后如何防治传染病?
“洪灾过后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澄清;漂白粉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专家提醒,饮食要做到“四不吃”: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此外,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后使用。
疾控专家建议,餐、饮具在清洗后首选煮沸消*,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或者使用消*剂进行浸泡消*,如用mg/L~mg/L有效氯消*液浸泡30分钟,消*剂浸泡后应用清洁水冲洗干净。受淹的新鲜瓜果、蔬菜在清洗后,可用含氯消*剂mg/L~mg/L作用30分钟,消*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及时清理居室周边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同时注意防蚊、灭蝇和灭鼠;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家具清洗一遍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罩;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
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其次是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居家消*,防霉是关键
持续天阴有雨,空气潮湿又闷热,给霉菌等微生物创造了适宜生存的条件。很多市民会发现家中的衣服、食物,甚至墙壁都遭到了霉菌的侵袭。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支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疾控专家介绍,霉菌轻则会刺激皮肤、呼吸道,使人产生过敏反应,重则致癌,比如大众熟知的能在玉米、花生等食物中繁殖的*曲霉,就是导致肝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温度和湿度是控制霉菌生长的两个因素,专家建议,在有阳光时,尽量开窗通风,潮湿的天气可使用抽湿机、空调来保持室内的干燥,减少霉菌的产生;家具、卫生洁具等生活用品注意通风、晾晒,可定期用mg/L的含氯消*液进行冲洗、擦拭、浸泡等,作用时间为30分钟;发霉的食物和餐具,应直接扔掉,不可再食用和使用。在做清洁的时候,一定要戴上口罩和橡胶手套,以防吸入孢子及皮肤接触到霉菌,保护好自己。
一到雨天下面就瘙痒难耐,竟是它在“作怪”
霉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旦有机可乘,就会在人体某个温暖、湿润的角落大量繁殖。由于女性生理构造特殊,很容易被各种病菌侵扰,一些女性在阴雨天气开始出现下体瘙痒难耐的情况,这很可能是体内的霉菌在“作怪”。
自入夏以来,降雨持续不断,医院接诊的阴道炎患者开始增多,这其中,霉菌性阴道炎就占了三成以上。
桂林医院妇女保健科主任谢玉梅介绍,霉菌性阴道炎又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霉菌性阴道炎的特征是分泌物呈豆腐渣样,它很容易复发,且瘙痒剧烈,甚至会有患者瘙痒难耐到半夜来看急诊,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有资料显示,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该病,45%的人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的发病。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阴道环境偏酸性,不过如果酸度增加时,这里就成了滋生细菌的温床,而潮湿的天气又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阴道的酸碱平衡,从而给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另外,阴雨不断的天气里因为空气湿度大,造成女性晾晒的内裤未能得到紫外线的有效杀菌,以及女性的卫生用品受潮容易霉变,稍不注意,外阴、阴道就可能因此而受到感染。潮湿的环境加快了细菌、真菌的繁殖速度,引发了阴道炎症,尤其是霉菌性阴道炎未能得到彻底治疗时,很容易在阴雨天复发。
“霉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只有当环境适合生长或者是人体抵抗力低的时候,它才会发病。”谢玉梅谈道。
夏季出汗较多,加上很多女性喜欢穿不透气的牛仔裤、紧身内裤和化纤内裤,可以使阴道局部的温度以及湿度增高,又闷又热的环境是最利于霉菌大量繁殖的环境。
频繁使用妇科洗剂冲洗阴道,这种看似卫生的行为,实际上破坏了阴道本身的微环境。谢玉梅介绍,乳酸杆菌是阴道内的有益菌,起着平衡作用,过度的清洁会使菌群失调,降低阴道的自我抗菌能力,使霉菌易于侵入而引发疾病,所以不是“洗洗更健康”。
抗生素使用不当、滥用广谱抗生素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因为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它们也抑制了部分有益菌群,而未被抑制的和外来耐药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这其中就包括霉菌。
此外,妊娠、糖尿病等也是霉菌性阴道炎的常见诱因,谢玉梅建议女性朋友,要注意每日换洗内裤,换下的内裤一定要单独洗,避免交叉感染,不是“煮一煮”“烫一烫”就能杀死细菌或霉菌,虽然假丝酵母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但也要加热至60°满1小时才能死亡,最重要的是保持内裤的干燥,遇到潮湿的天气,一定要把内裤烘干后才能穿。
进入夏季,谢玉梅提示广大女性,保持工作、生活环境的湿度不要过高;日常选择穿宽松、棉质的内裤;处于经期时,要选择质量好、轻薄透气的卫生巾,并注意勤换;久坐办公室的人群要多走动;不要把阴道冲洗作为常规护理,没什么特殊情况时,用清水清洗外阴就可以了,没必要天天使用消*洗剂、药物洗剂等;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功能。遇到疾病,要及时就诊,如病情反复,也需要男性伴侣一同参与诊断、治疗。流感来袭,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进入6月以来,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流感患者就一直有增无减,患者年龄范围广,且主要以儿童为主。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熊利明介绍,本月桂林雨水多、阳光少,没有紫外线消*,容易滋生细菌病*,这是流感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了解,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今年的流感主要以甲流为主,流感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身体酸痛、头痛、疲劳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死亡风险较高。
流感可以由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传播力更强,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流感病人,若已被感染,即使没有症状也有传染性。
在6月11日的《健康桂林》中,市疾控中心专家提到了当下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熊利明介绍,有效预防流感的方式除了接种疫苗以外,还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戴口罩,尽量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外出回家后要用洗手液、肥皂等洗手,不用手触碰眼、口、鼻;在家时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天气好时晒一晒衣服、被褥;饮食清淡;加强身体锻炼,多做有氧运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