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常见误诊
临床上最常见的误诊诊断分别是“中耳炎”、“鼻(窦)炎”和“颈淋巴炎”,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其他的误诊疾病包括颈部良性肿块、神经痛、颈部淋巴结结核、颈椎病、鼻腔息肉、咽喉炎等十余种。由于鼻咽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很多常见疾病如中耳炎、鼻炎、淋巴结炎等临床表现相同,因此容易导致误诊。
有鼻咽癌患者因为“回吸性血涕”被当作“咯血”而反复就诊于呼吸科,导致误诊长达4年之久。而侧壁起源的肿瘤最易压迫和/或阻塞咽鼓管导致患侧的中耳积液,而初诊医生常常忽视“单侧性”的特点,而诊断为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而行“鼓膜穿刺”等治疗,导致误诊。这一误诊情况在本研究中非常明显,因“耳鸣、耳闷”等耳部症状就诊的患者误诊率高达71.4%,与非鼻咽部特异性症状就诊的误诊率接近。而肿瘤进一步向咽旁间隙侵犯可累及翼内外肌、下颌神经甚至咬肌,导致张口障碍及下巴区麻木感。口腔科医生往往误诊为颞下颌关节炎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而肿瘤向前生长导致鼻塞、鼻涕甚至鼻出血时,往往不进行鼻咽部检查而诊断为“鼻炎、鼻窦炎”,甚至有医生体检已发现鼻腔新生物时诊断为“鼻腔肿瘤”而行手术治疗,在手术中才发现肿瘤大部来之鼻咽而最终确诊。而肿瘤向上生长,可沿破裂孔、卵圆孔等孔道侵入颅内,特别是海绵窦区,引起神经症状。最常见的是外展神经麻痹引起的双眼复视,向患侧视物时明显,单眼视物则正常。进一步可引起滑车神经、动眼神经的麻痹。而肿瘤向后上侵犯颈静脉孔、舌下神经孔时可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如舌体活动障碍、舌肌萎缩、声音嘶哑以及轻度吞咽功能障碍。而肿瘤向后下方发展偶有累及第一脊神经引起相应支配区疼痛。这些患者常就诊于神经内科或眼科,而初诊医生很少会考虑鼻咽部肿瘤可能而误诊为“神经炎、神经痛”,甚至个别医生仅根据不全的影像诊断为颅内肿瘤。因此对于鼻咽周围解剖结构非常熟悉才能对知道鼻咽癌的各种症状“之所以然”,才能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国内鼻咽癌90%以上为非角化型癌,分化较差,肿瘤细胞周围中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如果活检时引起标本挤压,容易误诊为淋巴瘤。其他易误诊的肿瘤包括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低分化横纹肌肉瘤以及嗅神经母细胞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选择合适的标记物如EB病*标记物,绝大部分病人可以确诊。
鼻咽癌误诊的原因分析
鼻咽癌在临床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诊治完全分离的疾病,为了寻找引起鼻咽癌延误诊断的原因,提高鼻咽癌的临床早期诊断率,我们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例鼻咽癌初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患者因素回顾性研究发现,整组病例的总延迟诊断时间为0~60月,中位时间为3月。仅1/4的患者在发病1个月内被确诊,将近1/10的患者延误时间超过1年。因患者不了解这一疾病而不重视或“忌医讳病”导致诊断延迟占一半的比重。有研究认为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是导致延迟诊断的重要因素。
医源性因素研究显示,医源性因素占鼻咽癌延迟诊断的一半。分析发现,鼻咽癌患者初诊的确诊率仅为52%,有48%的患者出现误诊。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①鼻咽癌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而且鼻咽腔位置较深,不借助仪器无法发现。②鼻咽癌是比较特殊的“诊治分离型”肿瘤,患者初诊一般在耳鼻喉科或头颈外科,而鼻咽癌的治疗却在肿瘤专科的头颈放疗科,诊断科室基本不参与该疾病的治疗,所以容易忽视该疾病的诊断。
医院级别调查发现,医院,鼻咽癌的初诊确诊率仅有25%,而县区级初医院的2倍,达到50%。医院则可以达到64%。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院医院差距较大,医院与医院差距不明显。
初诊科室鼻咽癌患者初诊时选择的科室依次为:耳鼻喉科64%,外科18%,神经科4%和内科3%。不同科室初诊确诊率差异较大,耳鼻喉科作为专科,有着明显的专业优势,初诊确诊率在所有科室中最高,达到58%。其次为外科和神经科,分别为46.1%和37.5%。初诊确诊率最低的是内科,仅为16.7%,而眼科稍好于内科,初诊确诊率为33.3%。耳鼻喉科初诊确诊率最高,而外科、神经科、眼科等均不到50%。这一现象表明非专科医生对鼻咽癌认识不足,在临床工作中思维定势明显,也说明现行医学教育及培训体系有较大漏洞。而耳鼻喉专科医生的确诊率也仅为68%,说明其对鼻咽癌症状复杂性、多样性同样认识不透。或者责任心不强,以耳鼻部症状就诊时,追问患者病史,患者诉部分初诊接诊的医生未认真检查鼻咽部,而仅凭经验认为是“中耳炎”“鼻炎”。
初诊症状鼻咽癌患者初诊的症状和体征对医生的临床判断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肿瘤侵犯部位及结构的位置和大小不同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首发症状。随着疾病进展,累及结构的增多,则可以出现多种症状。早期肿瘤如果局限于鼻咽后顶壁,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因为肿瘤表面少量出血引起的间断回吸涕带血、晨起第一口痰中带血。这个症状是鼻咽癌较特异的症状,以此症状就诊相对比较容易确诊。但这一重要症状往往被患者认为是“上火”而忽视。而晨起痰中带血的主诉,如果不详细询问病史,常被等同为“咯血”或“血痰”,认为来之肺部而进行胸部检查,导致鼻咽癌的延误诊断。
临床体征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有时可出现大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灶,而鼻咽原发灶局限于黏膜,仅表现为局部黏膜增厚,此时在CT图像上易误诊为咽旁间隙肿瘤。而有些情况下,病变位于黏膜基底潜行扩张,鼻咽部仅表现为局部黏膜隆起而无明显异常,即所谓黏膜下型,极易导致误诊。如果向上广泛累及颅底骨质甚至颅内,此时易误诊为脊索瘤等颅底肿瘤或者颅内肿瘤;向咽旁侵犯,则易误诊为咽旁间隙肿瘤。此时参照影像学检查结果,纤维鼻咽镜直视下进行活检有可能减少误诊。另外也发生鼻咽癌累及颅内因为扫描范围不够而导致误诊。
规避鼻咽癌延迟诊断的措施
针对大众加强科普宣传,使患者更多地了解鼻咽癌的症状特点和放射治疗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减少对肿瘤的畏惧心理,及时就诊和治疗。
针对医务人员①医院:应加强医学继续教育,熟悉“颈部肿块”“回吸血涕”“单侧耳鸣耳闷”等鼻咽癌常见的症状,并知道鼻咽癌可以以“头痛”“神经痛”等非鼻咽部症状为首发症状。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能使用间接鼻咽镜熟练检查鼻咽部。对于疑似病人,医院耳鼻喉科进一步检查。②医院非耳鼻喉科专科医生:应加强医学继续教育,对“头痛”、“神经痛”“颈部肿块”等症状的鉴别诊断应全面考虑到非本科的疾病,并及时请相关科室耳鼻喉科医生会诊。③医院耳鼻喉科专科医生:应加强鼻咽部解剖、病理生理及发展过程的继续教育,充分认识鼻咽癌症状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熟悉鼻咽癌少见的症状及相关的鉴别诊断。同时掌握鼻咽癌CT、MRI的表现及EB病*血清学意义,及时行纤维鼻咽镜及鼻咽MR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