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钟南山院士联合国内多位专家,对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成果形成论文《中国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发布于医学类预印本杂志medRxiv,目前论文还在投稿阶段阶段,正式发表前还需经过全球同行评议。
但是,当这一迄今为止关于新冠肺炎的最大规模病例样本分析结果的预印稿被公布于网上时,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议。因为其中提到: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中位数为3.0天(范围:0至24.0),也就是说,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这一数字,与之前公布的14天的潜伏期相比,足足多出了10天。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病毒真是太可怕了,潜伏期再延长的话,岂不是永无出家门之日?
昨日,该论文团队研究成员之一关伟杰接受采访时表示,24天的潜伏期只是个例。也就是说,这个数字并不具备普遍性,绝大多数人仍需要遵守14天的隔离期标准。虽说24天的潜伏期只是个例,但既然说了潜伏期,就说明患者24天后有症状出现,相较而言,一些超过14天潜伏期仍没有症状出现的患者,更让人觉得忧虑。
1月23日,广西一医师蓝某接触确诊患者之后,连续16天未出现任何肺炎症状,2月8日的核酸检测却为阳性,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
河南长垣60岁男子王某于1月25日曾和陶某聚餐,2月8日陶某被确诊,9日,王某的咽拭子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但王某17天来并无任何症状出现。
此外,还有两例潜伏期更长的。四川泸州的陈某,于1月21日和余某、周某、袁某一同乘坐私家车从湖北返回泸州,后余某、袁某、周某先后被确诊,陈某却直到2月9日才出现咽痛、腹泻等症状,这期间足足有20天。
而山西一65岁的女子,自去年12月25日乘飞机从武汉返回太原之后,直到2月3医院就诊,5日确诊。这中间就已经过去了40天,但是该女子从何时开始出现症状、有没有接触过其他可疑人员,我们并不知道,所以这一长达“40天”的潜伏期,还有待商榷。
按说,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无论是自检还是他检,都是无法被发现的。以上的这些患者,都是由于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如家庭聚餐),或是病人被确诊后,工作人员进行传染源追踪时,才被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之下。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袁国勇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也曾提出,当年,也存在一些无症状的SARS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给各地的排查人员出了一个大难题,甚至于,大批量的轻症患者,也不能只依靠发热一个症状来下定论。
钟南山团队的论文中就提及,新冠肺炎患者在早期就诊时出现发热的比例为43.8%,住院后发生发热的比例为87.9%,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患者在发病早期是没有发热症状的。并且,在没有发热的前提下,就算是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发生传染。虽然由于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而无症状感染者一般咳嗽较少,病毒传播力比较弱,不会成为超级传播者,但是仍然可以成为传染源。所以,就有人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甚至身体出现一点疑似的症状就开始在网上查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进行逐一比对。
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无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却呈阳性的患者。这类患者由于自身的免疫系统比较强大,病毒进入体内后,不能掀起什么大风浪,即便出现症状,也通常会比较轻微,人甚至都没有感觉到,经过一段时间后,有的也可以自愈。这种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不经过专业的医学检测,是无法确诊的。目前确认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和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和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完全不用恐慌。
但是,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丁新民也表示,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注意休息,不要剧烈运动造成免疫力下降,因为这时病毒会趁机进攻人体,免疫系统在防卫时如果反应过强,不但会杀死病毒,还可能误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引发心肌炎、肝肾功能损伤甚至多脏器功能损伤。
与此同时,在如今这个流感高发季节,还会有一些不慎感冒的人,在全民抗击肺炎的大背景下,担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新冠肺炎。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新冠肺炎和一般感冒的早期症状实在是太相似了。发热、咳嗽、咽痛......在不懂医的人看来,完全分辨不出得的到底是小感冒,还是已经夺去上千人性命的新冠肺炎。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下,医院治疗,需要冒着极大的交叉感染的危险,任谁都不敢轻举妄动。那么,该如何判断自身症状,区别新冠肺炎和一般感冒呢?
据科普作者“白衣山猫”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犯的是下呼吸道,因为新冠病毒要与人体的ACE2结合才能侵入,而这些ACE2主要存在于下呼吸道。所以,新冠肺炎的表现也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干咳、全身乏力、胸闷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并不明显,如流鼻涕、鼻塞、咽喉肿痛等鼻部和咽部的症状。一般感冒所引发的,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因此,如果在出现了发热和干咳的情况下,合并有胸闷、呼吸困难、全身乏力、肌肉痛中任何一项症状,医院治疗。其他的情况,在家静养休息就好。
此外,对于其他的健康人来说,由于不知道人群中有没有无症状感染者、有多少,也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日常的防护中,口罩、洗手、消毒、通风,这四个步骤不能少。出门在外,最好和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这是防范飞沫传播最适当的距离。最好不要和他人共用物品,自己使用的碗筷等物品,可以在56℃的水中煮半个小时消毒,尽量减少接触病毒的几率。疫情虽可怕,终有一天将会过去,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