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是日常的饮品,但奶茶不可过饮,否则,即有健康风险。以下试举一例:
(一)喝奶茶导致晕倒
今日看新闻,说广西一位21岁小伙,平时不爱运动,非常喜欢喝奶茶,体重一度高达公斤。近段时间天气炎热,小伙喝奶茶的频率也从原来的一天一杯变成一天五六杯,甚至用奶茶来代替一日三餐。直到某天突然晕倒,医院紧急抢救。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小伙身体各项数值已经全面飙红,存在高血糖高渗昏迷合并酮症酸中毒、休克、呼吸窘迫、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严重的低钾血症等等,尤其是血糖这一项指标,已经高到“爆表”,检测卡都测不出来了。医护人员随即给他开展了降糖、补液、升压等处理。
广西某医师说:“小伙昏迷了7天之后终于苏醒了,我们对他进行了葡萄糖耐量试验,明确了他是没有糖尿病的,也就是说他的情况,很可能是喝奶茶引起的,他现在也对奶茶深恶痛绝吧,跟我们保证说,以后再也不喝奶茶了。”
(二)何谓奶茶
看了新闻,我大吃一惊。奶茶不是挺流行的吗?怎么成了伤害健康的“毒药”了?我从来没有喝过奶茶,当然现在也没有喝奶茶的兴趣,自然也就不知道奶茶是什么东东。马上上网,以“奶茶”这个关键词搜索一下。原来,奶茶是这样的:
奶茶,是将茶和奶(或奶精、冲泡奶粉)混合的饮料,可加以调理饮用,兼具牛奶和茶的双重营养。
奶茶就是茶与奶的结合体。那为什么过多喝奶茶会伤人健康呢?再细查资料,原来,今时流行的是港式奶茶,以红茶浓鲜奶加糖制成,其加糖特别多。而且,还会冰镇了喝。
(三)过甘伤脾
可能,奶茶中加了太多的糖,过多摄入糖分,导致人体健康受损。有研究表明,一杯毫升的奶茶里面,可能含有99克的糖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每天50克以下的糖的摄入量。
从中医来分析,糖味甘,甘味入脾。过甘则伤脾。脾主运化,主升清,主散精,为气血生化之源。过度食糖,导致脾的功能下降,大量的糖分滞于血液之中,不能散精于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就会导致血糖升高。
而且,甘味抑脾而导致运化功能下降,痰浊水饮停滞,易致肥胖;土克水,过食甘味,容易伤肾。肾主骨,主封藏,其华在发,其色黑,肾伤则骨关节疼痛、肤色变黑、头发脱落,五脏六腑之精泄而不能藏,变生大病。
那么,不加糖可以不可以呢?市面上不是有无糖奶茶吗?我曾见过一份报道,《南方都市报》曾将市面上14款“无糖”网红奶茶送去检测。结果发现,这14款宣称“无糖”的奶茶竟然都含糖,最低的含糖量都有4.45g。
再者,甘味入脾。凡是甘味的,不管是糖,还是蜂蜜,或者是糖精、甜蜜素等等,都入脾。过食则伤脾。有人认为,吃不含糖的食物就不会导致血糖升高,其实,只要是甜味的都会刺激血糖升高,因为过甘则影响脾的散精功能。那么,我们要不要吃甜味食物呢?可以吃。但不要过量,尤其是脾虚者,尤其要少吃太甜的食物。
现代医学认为,若摄入的糖份超标,不仅容易影响嘌呤代谢,使尿酸升高,出现痛风,还会刺激大量胰岛素分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建议,各个年龄段的市民都应少喝含糖饮料,多运动锻炼,饮食多样化,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对于吃糖,我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写过不少相关的文章,比如《过多吃糖无益于健康——糖,让人肥胖》、《无糖食品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吗?》、《不含糖的饮料也会导致糖尿病》、《高糖饮食的八大罪状》、《过量食糖损害健康——兼论甘味的利与弊》,等等。
(四)奶茶还能喝吗?
奶茶中有奶,有茶,有糖。以上讨论了糖不可多吃。以下讨论能否喝牛奶。
从中医的角度,我是反对喝牛奶的。我认为,牛奶性偏寒凉,有伤阳之弊端。而生命是一团阳气,阳气越旺,生命越健康,生机越旺盛。
有专家宣称:每天要喝够一杯奶,因为牛奶的营养几乎是全方面的,钙、脂肪、蛋白质等均较为丰富。且牛奶与我们的骨骼健康息息相关,是补钙的优选食品——可是,我们真的缺钙吗?有必要人人补钙吗?为健康计,与其宣传牛奶,不如宣传正确的生活方式,包括起居、运动、情绪等,这些远比牛奶更有益于健康。
有这样一则报道:一国外幼儿每天喝6瓶牛奶,突然没胃口、嗜睡、脸色苍白,医生全面检查后认为,由于过量饮用牛奶,阻碍了铁的吸收,导致了贫血——从中医来分析,牛奶性凉,最易伤损脾阳。脾阳一虚,则清阳不升,气血不足。中国人素体多偏脾阳虚,尤当忌食生冷,以免影响脾阳健运,导致各种不适,进而造成阳虚体质。
有人说,每天早晨吃水果喝牛奶,可以保证一天的营养。从中医来分析,这种做法非常不健康。水果大多是性寒的,牛奶也是性凉的。按天地规律,早晨得木气,阳气温升。早晨要吃点温性的食物,比如生姜红糖水,才有助于阳气温升。若早晨吃寒凉的,即使其含多种营养成分,亦无益于健康,因为逆反了自然规律。
而且,感冒了不能喝牛奶。发表在《Laryngoscop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牛奶中含有β-酪蛋白A1可以激活调控粘液生成的蛋白质的表达,使鼻子和喉咙的粘液分泌增加,从而加重感冒症状。因为牛奶性偏寒,寒则伤阳。外感风寒而感冒,要温阳祛邪,可以喝姜糖水,服各种辛温解表类的药物,而不能滥用寒凉,以免伤阳,导致寒邪深入。
关于牛奶,我写过多篇文章,从中医的角度来讨论牛奶对于健康的利与弊。包括:《牛奶能不能喝?》、《关于牛奶和奶粉的三个观点》、《乳糖不耐受,还要喝牛奶吗?》、《牛奶的药用价值》、《喝牛奶真的有益于健康吗》等等。
那么,到底能不能喝牛奶?营养学说认为,当然要喝,其理由是:牛奶能补钙,牛奶让青少年长的更高,牛奶有营养;我主张尽量不喝,我的理由是:牛奶性偏寒,易伤阳气,且易导致过敏。有的人一喝牛奶就腹泻,这是伤损脾阳的反应,建议不喝为好;有的人喝牛奶没有任何不适,若确有阴虚,可以适量饮用,但建议加几片生姜一起煮开,这样可以缓解其寒性。
当然,我并非完全排斥牛奶,牛奶毕竟是,适合于两种情况的人饮用,一是婴儿,因婴儿生长旺盛,牛奶能滋养肝木;二是虚劳内热之人,牛奶能滋阴除热。除此之外,若过喝牛奶,易伤损脾阳,导致腹泻、过敏性鼻炎。
(五)关于茶
那么,去了糖和牛奶,剩下的茶还能喝吗?当然能。
一则,茶的利
茶有益于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进入三伏天,如何解暑?要喝热茶,绿茶、红茶、花茶、黑茶等都好,茶是最佳的解暑饮品。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由此说,寒性体质者不宜多饮绿茶。但清解上焦浮火,绿茶甚妙。我临床治疗少阳相火上浮诸病,恒喜在药方中加一小撮绿茶,既可调和药味,又能清火。
再者,饮茶不但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种养生方式。对于热重之人,可喝点绿茶;偏于虚寒的人,可喝黑茶,比如普洱、广西的六堡茶等等。平时解渴,偶尔喝点茶,最是惬意。偶尔闲暇时泡一杯茶,随手取一本书,静静地打发半天光阴,日子无限美好。
我拥有一个不错的书房,收藏有近万册书。某日春色满园,杂花生树,在书房的角落里坐下,泡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只觉人生快乐,莫过于此。
我临床常用藤茶,此药出自罗霄山脉,为野生茶,其味微苦而甘,性略凉,功擅清热毒,利咽喉,降痰浊,我常用之配入汤药,可降转氨酶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满意。平时招待亲友我亦用藤茶泡水代茶饮,回甘生津,最适合于老师每天言语过多,可治咽干咽燥咽痛诸不适。
取与神曲各适量,加水煮,代茶饮用。此茶能消积食,清肠胃,利痰浊,亦适合于痰湿偏重之人。
二则,茶的弊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茶虽属饮品,但毕竟颇具偏性,健康人不建议嗜茶。宋代唐慎微认为:“大都饮茶少则醒神思,过多则致疾病。”李时珍亦自述:“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南宋诗人杨万里因饮茶过度而患气疾,又因有好茶而禁不住再饮,终因饮茶过量而患中寒之病,身体十分消瘦且酸痛难忍。其词序文曰: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终夕越吟。词中有:“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之语。
三则,自己做米茶和打油茶
把糙米炒香,做成米茶,用开水冲泡或煮开服,煮出来的米茶是米味与茶香融为一体,有米的特色,也有茶的浓郁,其有调味增食、解渴降温、瘦身减糖的功效。从中医来分析,米为五谷之一,炒香则入脾,饮之最能和胃养脾,适合于夏天消暑,胖人减肥,虚人养中。且糖尿病患者可常年饮用,并无增加血糖之弊端。
现逢盛夏,天气湿热,可常喝打油茶。此茶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并加大蒜同煮,其茶味苦而涩,涩中带辣,可祛湿热、清肠胃、利湿浊,最利于此时服用。
关于喝茶,请参考我的文章《饮用绿茶的利与弊》。适逢盛夏,再介绍几个用绿茶制作的消暑饮料,希望方便读者:其一:鲜荷叶20克,冰糖20克,开水泡代茶饮;六则,金银花10克,绿茶3克,开水泡代茶饮;其二,鲜薄荷叶10克,绿茶3克,白糖10克,开水泡代茶饮。(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