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是如此重要的呼吸器官,以至于即使每天我们都很自然地在用鼻子通气,无时不刻的通畅呼吸仍让人觉得鼻子的存在感很低。然而一旦出现鼻塞,立马会引起人们的警觉:我是不是感冒了?
在临床上一般将这种通俗意义上的“感冒”称之为“鼻炎”。当然这是简化后便于理解的说法,我们想了解某种疾病,就要从疾病本身出发,要清楚发生了什么,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身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它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的最可靠方法,没有之一。
鼻子里面是什么
“鼻”作为一个器官,不仅指的是显露在面部最高处的外鼻,还包括隐藏在头面深部的鼻腔、鼻窦等结构。当我们从病理角度了解鼻炎时,主要指鼻腔鼻窦内表面覆盖的鼻黏膜。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虽有不同,但在病理上的炎症反应具有一致性,为方便理解下文统称鼻黏膜。
炎症是什么
“炎”指的是“炎症”,什么是炎症?根据病理学定义,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只要损伤因子能够对有血管的活组织造成刺激,那么炎症就会发生。鼻腔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花粉、微生物、悬浮重金属、有毒有害气体,甚至空气本身的物理性质,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属性,这些因子都会对鼻黏膜造成刺激。
机体对损伤因子造成刺激发生的反应即是炎症。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三者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但他们是相互关联的,一般来说,变质是损伤过程,渗出和增生是抗损伤和修复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动态的。一旦有损伤因子对鼻腔造成刺激,微观上炎症中的变质过程立即发生,后续的抗损伤和修复过程也会随之启动。
鼻塞是1+1=2
在鼻腔炎症发生时,抗损伤的渗出过程或许大家是最好理解的部分,这就是流鼻涕。要注意鼻炎引起的流涕与鼻黏膜正常分泌黏液情况不同。
正常的黏液不是由炎症反应渗出的。它由鼻黏膜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每日鼻黏膜可分泌20-40ml黏液,按最大量40ml计算,实际也很小,即便刨除每日8小时睡眠,平均每小时也就仅有2.5ml黏液分泌出来,并且在鼻黏膜表面纤毛的摆动下,将鼻涕从前向后由鼻腔后端的鼻咽部排出,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很难对鼻腔分泌黏液的过程有切身感受。
炎症过程中渗出的鼻涕会变得很多。渗出是血管内的各种成分通过了血管壁,进入到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鼻粘膜的结构可简化为从内到外依次是血管→组织间隙→黏膜表面→鼻腔内(分泌黏液的腺体属于黏膜的一部分,同样受炎症反应影响)。
当渗出物从血管中渗出并聚集在组织间隙内时,便称为炎性水肿,即表现为鼻黏膜肿胀。炎症渗出物继续向外聚集至黏膜表面和鼻腔内,鼻涕就形成了。肿胀的鼻黏膜加上潴留的鼻涕,就是前文所提的鼻塞的成因。
如果炎症停不下来
继变质、渗出后,炎症反应的第三部分——增生也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进行。增生很好理解,即炎症局部组织的细胞在相应生长因子的刺激下增多的结果。炎症性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损伤组织的功能。当刺激因子解除后,短暂、轻微的炎症会很快缓解,随着炎症的停止,增生过程也随之停止。短暂的炎症反应并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当损伤因子持续存在,情况则开始起变化。炎症的存在不仅使黏膜持续水肿、鼻涕不断分泌渗出,并且增生过程也更加显著,鼻黏膜变得肥厚,致使鼻腔空间进一步狭窄,鼻塞症状明显加重。
局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有利于局限、消灭损伤因子和清除损伤坏死组织,促进局部修复,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炎症对机体都是有利的,有时也会给机体带来危害。当鼻腔局部的炎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或局限,则炎症会逐步向全身蔓延,从而引起全身症状,例如高烧、白细胞增多、心率加快、寒战、厌食等。
以上就是炎症在鼻腔内的基本病理过程。炎症的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所以当鼻炎发生时,会出现鼻塞、流涕、发热、疼痛、嗅觉减退等一系列症状。从病理上理解鼻炎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病因、疾病的进程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疗和缓解症状。且听下回分解。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