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材应具备的素养
摘 要:出版社教材作为队伍中的一员,与普通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除了应该具备普通所具有的素养之外,还应该具备一些特殊的能力素养。本文结合教材工作的特殊性,探讨教材应具备的素养。
中国论文
关键词:教材;;素养
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关乎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言行,因而对于教材来讲,重大。教材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教材的整体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教材,应当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素养。
一、应具备敏锐的思维,把握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材的编写应该符合*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符合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这既是人员应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教材的奋斗目标。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越来越明晰,各级学校也积极响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有所创新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就要求教材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积极改革,摒弃“艰、深、难”的倾向,打造出更适合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新型教材。
二、应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
如果说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是对普通的一种基本要求的话,那么教材则应该在此基础上,还具有相应教材的全面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学者化,学者型将是对教材素养的一个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个学科、这个专业有着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用专业知识与作者平等对话、沟通,乃至于对于前期的选题策划、编写体例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参与教材编写的讨论,指导编写工作。毕竟高校教材的作者基本上都是该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教材如果不了解学科知识的专业体系和发展现状,是不可能指导作者编写教材的。另外,教材还应该从出版的角度,结合自己这个专业学科的认识,提出对书稿的看法和见解。如果能够了解学习到本学科的最新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就可以和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引导作者将最新研究成果写入教材,体现出前瞻性。在修订和改版时,也可以给作者提供较有作用的参考意见。
三、应具备推销员的精神,了解教学需求
一部教材的好坏,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来检验,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师生。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教师来讲,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用教师的话来讲,要具有可教性;而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方便,有助于提升专业素养,那就是好教材。这些信息的获得,都需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师生的具体需求,这样才能编写出让老师和学生满意的优秀教材来。以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为例,前期针对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编写了四卷本的文学史,可随着我们深入的调查了解,文学院有很多虽学中文,但专业方向并不是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他们用起四卷本的文学史很不适用。因为他们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安排文学史的课时相对就少,四卷本对教师来说既讲不完,又讲不透,学生也不愿意听。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特意为这些专业的学生编写了《简明中国文学史》一卷本,精简了内容,方便了教学,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四、应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多方关系
教材需要经常和专家学者、高校教师、教育行*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学科专业人员打交道,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是尤为重要的。首先,由于学科建设的要求,教育部组建了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各地教育行*部门、行业部门推荐的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等组成,其中,教指委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和任务就是教材建设。因而,多抽出时间参加一下他们在教材建设方面的会议,多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保持持久的联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作,对教材选题的开发和教材的长久发展都是有很积极地促进作用的。其次,教材还要主动关注教育行*部门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策,积极配合相关高校教师作者申报一些国家级、省级、校级规划教材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密切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再次,高校教材的大多数作者都是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这是一批很宝贵的作者资源,应该多与这些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学习,对选题的开发和自身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五、应具备服务意识,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当前,高校教材出版竞争激烈,教材售后的配套服务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师生正常使用的纸质教材外,应该尽可能的提供给教师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比如: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学资源库、案例库等多种增值服务资源。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是否会选用该教材。另外,出版社也可以利用掌握的教师和人才资源,提供教师交流、学习、互助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诸如此类的活动,既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会对出版社产生良好的认同感,提高对教材使用的忠诚度。而出版社在给教师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也充分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变化,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市场,从而为教材的推广和修订、为相关选题资源的开发积累了信息和材料。
总之,高校教材重大,应按照“ 与时俱进” 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完善素质、 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以适应和满足教材工作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炯.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四“真”法[J].科技传播,2015(04).
[2]吴嫦娥.浅谈教材出版后策划应加强的工作[J].中国出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