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痛鼻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流感高发季防要大于治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大河网」

天气渐寒,喷嚏连声打起。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中招”的人中,有人如临大敌,有人却不以为意。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估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可导致65万人死亡,相当于每48秒就有1人因流感死亡。一直以来,公众对流感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缺乏足够认知,流感及其并发症的“威力”被严重低估,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梁露露

甲流病毒将患者送进呼吸ICU

11月下旬,47岁的何先生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热爱运动的他自认为身体不错,这次也只是得了一场重感冒,像以往一样,等上十天半个月就能“挺”过去。

不料,一周时间还不到,何先生接连出现高烧不退、四肢酸痛、精神萎靡等症状,后因胸闷气医院就诊。到医院检查后,何先生被查出感染了甲流病毒,CT显示他的肺部已经严重感染,出现“白肺”。目前,何先生仍在呼吸ICU接受治疗。

何先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生命差点儿被一场小小的感冒夺去。但其实,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不是普通的感冒。

河南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至婉介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而且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间都会有传染性。”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梁士杰介绍,就传染途径来讲,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但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而且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引起感染。

流感病毒直接侵袭人体的呼吸系统,可引起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种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流感病毒会在每年冬天以一种全新面貌出现,引发季节性流行。

流感症状缺乏特异性不易分辨

每年,像何先生这样患了流感还不自知的人有很多。究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流感呢?

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梁士杰介绍,流感一般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体温达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打寒战、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很多人患病后容易将其视为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从而耽误治疗。

“要确定是否患有流感,最终要依靠实验室诊断,目前来讲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梁士杰告诉记者,就流感的治疗而言,病情较轻的可以在就诊后回家服药观察,而病情较重的就需要住院治疗。

为了避免将流感传染给家人,回到家后流感患者要避免与家庭成员近距离接触,居家应处于独立空间,并尽量独自居住一屋。生活用品也应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并可用煮沸30分钟以上的方法或用乙醇、碘伏、碘酊等消毒剂进行消毒,房间要保持通风,除此之外,还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如果处于发热期,一定要及时退热,充分休息,适当多饮水,饮食要易消化和有营养。”梁士杰提醒,如果持续高热、呼吸粗重或突然出现新的症状,如精神状态差、频繁呕吐或腹泻等,应及时就医。

流感“防”大于“治”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李锋表示,流感具有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进而发展为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严重的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在他看来,面对流感,“防”要大于“治”,而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郑州市嵩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主任杜鹃告诉记者,今年三岁以上人群接种的流感疫苗在8月底、9月初的时候已经大批量到货了。

相对于去年流感疫苗的“一针难求”,她表示,今年的流感疫苗供应十分充足,足够适龄人群接种。

“今年大部分人群接种了新冠疫苗,因此,流感疫苗的接种积极性相对往年来说有所下降。目前,嵩山路辖区3岁以上流感疫苗接种人数约人,3岁以下接种人数约人,3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人接种比例较高。”杜鹃讲道。

李锋还提到,为了保证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流感季节前1个月~2个月接种。没有接种的,现在接种依然有效,建议尽快接种。

预防流感

专家送出“防治锦囊”

李锋提醒,除了接种流感疫苗,也可使用药物预防。尽管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好的方法,但在流感暴发时,有些特殊情况,如有流感疫苗接种禁忌证或接种疫苗2周内并未获得最佳免疫效果的高危儿童,在接触流感病人后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紧急临时预防。

“特别要注意的是,药物预防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李锋讲道。

预防流感还要从生活习惯方面入手,如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室内通风,减少人群聚集,外出要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出门在外,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尽早就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